新闻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医药政策

收入增速创新低:政策密集联动 医药流通直面生态大考

作者 :佚名 来源  :医药网 更新于:2017-11-3 阅读  :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步伐的逐步深入   ,医药行业成为近年来接受政策洗礼最密集最频繁的行业之一 。仅2016年,国家层面和各省市大约下发了1400多个政策文件,而2017年也成为诸多重磅政策文件的落地之年  。

自2013年以来,以“三医联动”为主基调的新一轮医改,明确推进医保 、医药和医疗联动   ,其核心就是要破除以药补医机制  ,建立新的公立医院运行机制  。由此  ,医保控费  、降低药占比     、招标降价等药品供给侧改革政策不断深化  ,对药品终端市场增长造成巨大冲击。IMS数据显示,医院终端用药增长已从2013年前的15%~20%,骤降至个位数,2017年上半年增速仅为3.8%   ,创近年来新低 。

随着终端用药增长的严重走低,医药流通行业增速也骤然放缓,并且行业盈利空间逐步缩窄  。根据中国医药商业协会的统计数据,2017年上半年全国药品流通收入增速仅为8.1%,创下历史新低。

长期看,我国医药流通行业发展受多方因素影响   ,而在目前的改革攻坚阶段,医改及产业政策的影响最大。本文将现阶段影响流通行业发展的重大政策因素集中打开    ,以还原政策密集联动下 ,医药流通行业的外部生态。

准入生态  二次议价广蔓延

二次议价已成各区域药品价格形成的主要机制

从近年来的药品招标趋势来看 ,降价已成为主要基调。2015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完善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号)明确提出 :“在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 ,允许以市为单位在省级药品集中采购平台上自行采购 ,试点城市成交价格不得高于省级中标价格 。试点城市成交价格明显低于省级中标价格的,省级中标价格应按试点城市成交价格进行调整 。”这项规定正式拉开各地药品招标在省级入围基础上再次进行二次议价的序幕 。

自此 ,安徽 、福建各地市、浙江宁波 、绍兴 、温州等地市相继在省级招标基础上开展各种形式的以带量采购     、医联体联合议价为名的药品 、耗材二次议价  。各区域均采取多省或全国最低价联动 ,药价降幅屡刷新低  。

与此同时,各地GPO招采模式迅速蔓延,并已成为二次议价最有效的实现形式。从各地GPO运行模式上看,一是医疗机构作为议价的主体,直接与供货商进行议价 ,带量采购 、联合采购    ,如2015年4月开始进行的安徽“16+1”模式   ;二是以市县为单位,由市县行政机构代表县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进行集中议价  ,如福建药品分片区采购、上海的闵行模式等 ;三是以企业为主体   ,进行药品耗材集中采购   ,嘉事堂模式、深圳GPO等   。

123

上篇 :

下篇:

网站地图